【番外:谈恋爱的那家伙】(6 / 11)
在角落同人讲话的少年,迈开了步伐。
“第一名,能和你合张影吗?”意气风发的少女微微仰着下巴,“可别说你不认得我,我是胡依然,我们一起领过叁次奖。高二的开学考,我也考得比你高。”
林昼错愕片刻,随即淡淡笑着,点了点头。
然后他们就像相交的直线,驶向各自的人生轨道。
平大的外语系在和国际学生部一起,在另外一个新校区。大学四年,胡依然没有见过他。她忙碌着自己的学业,为绩点和简历努力,很少想起青春时期无疾而终的懵懂感情。即将毕业的某天她点开朋友圈,看到之前因为社团活动加上联系方式的一个女生发了一张照片。
“在老区图书馆刷志愿时长,拍到电视剧般的场景。”
是一对恋人。长着天使般脸庞的二人坐在绿荫一片的窗前。男生正将一本打开的书递到女孩子面前,眼神温柔地注视着她。侧过脸去看的女孩子手里拿着电子笔,因为书的内容灿烂地笑着。
猝不及防的重逢。
胡依然看着照片上林昼的眼神,那种酸涩好像被捅破了一个小洞的橘子皮,带着回忆的腐烂味,久违地飘散出来。
她是心思细腻的女孩。一个人的眼神里含不含有爱是很明显的事。况且,林昼中学时期就鲜少同女生打交道。礼貌是拉近亲近感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能清楚地让对方知道不该逾越的线在哪儿。他的家世不是秘密,再胆大包天的女孩也不敢做出太出格的事情。
可现在,他这幅模样,不就是全然坠入了爱河?
“你的家人会同意吗?”胡依然轻轻摸了摸屏幕上模糊的少年脸庞,自言自语般呢喃,“你的婚姻早就被明码标价了啊。”
她犹豫着,保存了那张照片,却再没有试图打听过林昼的消息。
得到就意味着牺牲,将什么作为牌桌上的献祭品,她早已做好准备。
胡依然的事业一帆风顺。留学回来后,她如愿进入了外交部,前途一片大好。在家里安排下,她和门当户对的人结婚。二人目的都明确,很快有了孩子。由于在床上不算契合,彼此各有床伴,肌肤相亲的日子很少。
胡依然保持着谨慎,腻了也不会频繁更换情人,有时和看对眼、情况差不多的圈内人默契地一夜露水,彼此工作场合见面握着手装作不认识。她丈夫算是不错的结婚对象,外头养的是他初恋,倒也能说句深情。那女人也知足,清楚自己扮演着什么角色,识趣地从没出现在胡依然面前。
孩子平时交给两家父母和保姆照看,他一两岁后夫妻二人也和他培养感情,偶尔过过什么家庭日——同胡依然小时候一模一样。家族啊血脉啊,果然传承。
日子就这么过着。对于他们来说,波澜不惊是幸运。
某年年初,犯春困的胡依然接到上面领导通知,最近得严阵以待应对检查——那些能给他们通报批评之类处分的家伙往往不大张旗鼓,伪装成来办事的甚至后勤人员给你送一份新年礼物。
胡依然打起十二分精神,处理了一天工作,甚至到点了也没走,有样学样加了会儿班。她走出大楼时,天际线余着最后一抹黄昏尾调。路过的同事手机的铃声是首熟悉的曲子,她小腿的肌肉不自觉地抽动一下:以前她是不是学过对应的芭蕾舞来着——
顺路去看看早樱吧她疲于工作和家庭,很久没放松过了。
这个时间点,其实早已闭园清场。但上面说是考虑到他们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赏花,所以和公园协商了下,他们有一项叫“晚票”的特殊福利或者说特权——他们能在公园对大众闭园后入场,在工作人员正式下班前离开。
其实也就两个小时时间,进去还需要登记啊手续啊,有这闲心不吃晚饭、跑来摸黑看花的人不多。
夜里看花倒别有一番风味。胡依然在盛开的洁白樱花树间走过,路灯之外是一片黑暗,再远处就是平城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
有点,孤独。
同事里有个小姑娘和她说:“以前上学的时候总不想结婚,觉得独身好。现在觉得有个战友也挺好的有时候真觉得一个人,扛不住。独自在平城,太孤独。”
她很想和那个小姑娘说,结了婚也是一样的。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以热爱填满整个人生价值是困难的事情,现实和渐长的年龄、社会环境会推着人随波逐流。许多人就是为了和社会有所联系、为了缓解孤独结婚。胡依然有时候觉得自己很清醒,她也知道自己的现状胜于绝大部分人。
并非后悔,但很少很少的时候,她会忍不住设想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盛开的花树下,坐在长椅上的两个人在接吻。男生一身西装,看起来颇有气质。他背影挡住怀中人,胡依然只能看见环抱在他腰间的女性的手。
热恋期,下班了来约会吗
那对拥吻情侣分开了,胡依然也收回目光,转身向出口走去。
她听见背后传来一声很模糊的“小昼”。
zhou,第四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