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路(科举) 第77节(1 / 4)
从七月份开始,京城的考生开始变多了,沈陵看到街头上不少议论明年春闱的举人才意识到,原来明年又是一年春闱了,时间过得可真快,竟然又三年过去了。
还有建康府的考生登门拜访他,考生一般会拜访一个祖籍的官员,沈陵都见了,其中还有当初府学时的师兄,看着师兄朝他行礼,沈陵不好意思又有些感慨,想当初大家都是平起平坐的。
有儒生便道:“大人当初那两册策论宝典虽说是给考童生的人看的,但学生也拜读了一下,大人讲得通俗易懂,学生基础没学扎实,看了大人的书,真是受益匪浅,原来还能如此学策论。”
沈陵自然很高兴自己的书被认可,不过也颇有些羞愧,自己出了策论就没有再写下去,扪心自问当时还是为了钱,后来有了钱,就不想在这个上花费太多时间了。
沈陵一一指点了,鼓励他们多关心关心时事。
明年春闱过后,新的一批进士选拔进中枢院,他们这批老生就该另谋他路了,进六部亦或是外放。原本沈陵很坚定地想多在京城留几年,一来这样孩子安稳一些,二来他对治理地方没有多少经验。
但是如今的局势让沈陵动摇了,一整个夏天,齐王都没有再来找过他,太子和三皇子四皇子的斗争也越来越明显,如果他进入六部,很可能会涉及站队的问题。
圣上的态度愈发琢磨不透,回京后先是褒奖了太子,又发落了太子一系的几个官员,局势太不明朗,与其在京城惊心胆战,不如下地方去,还能真真正正做些事情。
他和文平昌、文常敬商量这件事情。
文平昌实在舍不得女儿和外孙,道:“咱们这样的波及不到的,只要你坚定不站队,新皇登基,也不会拿你开刀的。”
文常敬教了沈陵,到底比较了解他,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想法,道:“按着如今的形式,阿陵到地方去的确更好一些,若是真到那时候,京城难保会乱了套,在京城也做不了什么。反倒是在地方,还能施展施展拳脚,阿陵性子踏实,是个做实事的料子。先躲过这三年再说,指不定那个时候”
文常敬没有再说下去,但大家都懂的。圣上的岁数在皇帝里面算是高寿,这两年却也很明显身体每况日下,时好时坏,就像是暮年的老虎,性格也愈发阴晴不定,忌惮高大威猛的壮年老虎,可又要传位给最壮实的那只老虎。
沈陵也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这种时候还是远离京城为好。
102
沈陵决定要外放之后, 也开始留意地方的补位情况, 一般正常情况就是三年一调任,但也有特别的情况,比如当地的知县忽然有重病亦或是出了意外, 需要补官。举人做官一般都是这种情况,但举人补官知县,肯定是有人相帮的。
沈陵比较想去江南一带, 对他来说,江南一带更为熟悉, 北方的民情和南方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 在江南一带父母也能回建康府看一看爷爷奶奶。
不过江南多富饶, 想补到那边不是太容易, 文平昌和文常敬打算给他走一走关系, 老师都退仕这么多年了, 因为他还要找以前的同僚,沈陵内心百般滋味。
一直到年底,齐王都没有再来找过沈陵, 沈陵也很谨慎,给齐王的分红都封存起来, 他总归不会缺钱, 如今这个关口,人人自危。
今年圣上又发落了好几个太子一系的官员, 太子门庭冷落。
在中枢院做了这么久, 如今也都顺手了, 卢大人问他愿不愿意继续留在中枢院,继续留在中枢院可不是做编修了,可能会被派到中枢大臣身边去,一般是能力出众,被大人们看中。
卢大人道:“你办事稳妥,两年多没出过岔子。为人和善,广结善缘,本官对你很看好,想推举你,你看如何?”
沈陵没想到卢大人对他的评价这么高,让他有些小小的骄傲了一下,若是放在平常年份沈陵肯定是乐意的,水往高处走,可今年这个形式,几位和皇子走得近的中枢大臣都被训责了好几次。
沈陵对卢大人的器重有些愧疚,道:“谢卢大人赏识,只是下官决意要下放去地方为圣上分忧,也是锻炼一下自己。大人如此器重下官,这几年在中枢院多亏有大人的提携”
卢大人没有为难他,他向来很好说,也正是太好说话了,再加上业务能力的确不强,所以这些年也没怎么晋升,不过他家境殷实,好似也不太看重。
卢大人勉励了他几句,让他好好做事。
今年不少人也都选择了下放,在京城就是熬资历或是钻营,如果去了地方,政绩好,升上去很快。而且在地方做个小官可比京官油多了,不少人都是熬不住清贫。
如今曾跃和胡玮水火不容,三皇子得势,他也水涨船高,四处拉拢人,他也多次拉拢沈陵,沈陵回绝了几次,胡玮待他也冷了一些。
因太子的缘故,曾家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曾跃低调了许多,除了上值,皆闭门不出。
严清辉和他一样选择下放,汤鸣则继续留京,应该会进入六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