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624节(5 / 5)
。所差的就是行动的时间上,还没有最后的确定。因为在还没有确定日军的炸弹,会不会按照自己曾经所熟知的历史轨迹那样,落到珍珠港的美军头上之前,杨震对最后行动的决心还始终在犹豫。
所以计划已经制定完毕,一些技术上的准备也已经完成,部队也陆续开展的一些相对的训练。但最后轰炸的时间,杨震还是几度修改。当然这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气象上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杨震的最后决心还没有下。
但航空兵在杨震的要求之下,到现在为止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全部完成。只要最终决心一旦下达,在气象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随时可以展开行动。所以杨震不用多说什么,只要告诉航空兵最后行动的时间便可。
那边准备参与行动的飞机与飞行员,都已经准备完毕。所需要的炸弹和油料,都已经全部到位。所以杨震的命令下达的简单明确,那边详细掌握情况的航空兵司令部答复也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放下手中的电话,杨震又要通了政治部,让高禹民马上挑选最好的两名拍摄纪录片的干事,一名摄影干事带上最好的相机与摄影机,立即赶往航空兵司令部报道,下午有一架at七高级轰炸运输教练机送他们去东宁。
接到杨震电话,早就对此次行动心知肚明的高禹民二话没说,立即派人挑选了最好的摄影干事与器材送往东宁。至于此次空袭东京为什么需要摄影干事与相关的器材,原因也很简单。
军事行动本就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也是需要斗争的。尤其是此次空袭东京,是中国人第一次真正对日本本土实施军事打击。也是日本本土自明治维新以来,第一次有外国人的炸弹落下。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意义重大,政治上的意义更加的重大。
如果能拍摄一些很好的影像资料,不仅仅可以研讨此次空袭的得失,向美英两国表示抗联与日军决战到底的决心。更多的还有鼓舞国内民众的士气,以及在政治上的宣传。一向只有挨炸的中国人,也有力量轰炸日本本土,这对国内民众士气鼓舞的作用可想而知。
所以此次轰炸,除了轰炸机群以及技术保障飞机之外,还将会有一架德制he一一一型中型轰炸机随同。而这架抗联出动的苏制轰炸机群之中,唯一的一架德国轰炸机上挂载的不是炸弹,而将会是三名摄影记者。
这是一架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空袭莫斯科迷航而降落在苏军机场上,被苏军缴获的飞机。虽说德军到目前为止,在地面上大部分的时间之内都保持着胜利。而苏联西部的天空,眼下还控制在德国人的手中。
但并不代表德军的飞机,不会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落入苏联人手中。这架飞机与它目前并不多的落入苏联人手中的飞机一样,都是因为深入苏联后方空袭时迷航,或是因为负伤迫降被而被苏联人缴获。
这架飞机与它五架战友,被苏联人当做搭头与叶二轰炸机一起,用来交换回原来出售给抗联的苏二轻型轰炸机。只不过这架飞机是五架被苏联人用来作为搭头的飞机之中,最为完好的一架。至于其余的四架,只能当做零件提供者。
原本航空兵是准备出动一架c四七作为这三位特殊乘客的座机,用来执行这项特殊的任务。但是c四七运输机毕竟是运输机,航程虽说足够,但是飞行速度与伊尔四轰炸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一旦加入到轰炸机群全程参与此次轰炸,那么会拖延整个机群的行动速度,这无疑会额外增加不必要的风险。但是如果轰炸机群率先脱离,那么在捅了马蜂窝之后,这架最基本的自卫能力都没有的运输机,根本就无生还的可能性。
而伊尔四轰炸机的数量有限,航空兵又不愿意浪费一架飞机,专门从事这个任务。最后拔拉来拔拉去,选定了这架航程足够,又有少量的自卫火力。最关键的是速度够快,不会拖累整个编队行动的德制轰炸机。
早就准备好的航空兵,等待的就是这道命令。接到杨震通知之后,方子翼立即赶往东宁亲自坐镇。在他抵达东宁之前,已经接到命令的东宁、宁安两大机场上的地勤人员,便立即开始了最后的准备。
尽管不知道此次集中这么大的机群,作战目标是何方。但是还是第一次见到抗联一次性集中这么大机群的地勤人员,心中也清楚这肯定是一次大的行动。甚至很多人心中都有一股子隐隐的期待,幻想着这些飞机的最终目标是日本。
尤其是上级要求,将这些飞机的油箱全部加满。更让一些心思机灵的人坚定了这种看法。要是空袭东北本土的目标,是不需要加这么大的油量的。应该尽可能的多加挂一些炸弹,而不是浪费那些根本没有必要的燃油。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让东宁基地的地勤人员干劲相当的充足。技术人员忙着给参战飞机做最后一次检查,通信人员忙着最后一次调试飞机仪表与通讯设,而军械人员也在忙着给炸弹加装引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