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85节(2 / 3)

加入书签

了一下,樱唇再度开启:“再加上近年来,江东那边地震、海啸、洪水、冰雹、暴雪、狂雷……年年都会有,还有山越人时刻的劫掠,在这等内忧外患,天灾任何之下,江东却依旧成为了一方富庶之地,百姓安居而乐业……想来,能做到这些,东吴的国主孙权应该是功不可没吧……”

就如同每一个女儿,都会很佩服自己的父亲……

孙鲁育也是如此。

只是,说到这儿,似乎孙鲁育也意识到,她的话有些密了,于是补上一句去解释,“近些年来,我与姐姐回过庐江一次,也去江东探过亲……故而,知晓一些,方才也不过是拙见,还望公子不要取笑。”

听着孙鲁育的话,关麟微微颔首,他笑了,“说的很对……”

说话间,关麟缓缓的起身,他笑着继续深入这个话题:“《礼记·王制》中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这里虽提到了中国,但往往我们只把中原与北方称之为中国、华夏……而诸如东吴,统归为越人、蛮夷!就比如……东吴将军黄盖在给曹操的诈降书中就自称‘江东六郡山越之人,当中国百万之众’,周瑜周都督也说,吴越争衡,非中国所长!”

说到这儿,关麟顿了一下,然后……他缓缓的接着说。

“山越就是山里的越人,说白了,他们就是吴、越、闽当地的原住民,他们短发文身,擅长林战、水战,还有秦汉之际避乱入山南下的北方人,以及当时犯事进山避祸的,其实……我爹当年在河东解良杀了人,也差一点就南下进山做越人了!”

关麟之所以说这些,是想让孙鲁育与孙鲁班更了解东吴,更了解她们的父亲,这也能让这一对姐妹在未来更配合他关麟。

关麟像是在循循善诱。

“越人,千百年来维持着原始的生产、生活习惯,不与中国来往,楚国的南扩和秦朝的征蛮夷使江南的临水、平原地区有了零星的郡县与聚居地……但秦汉战乱使人口南迁,江南得到初步发展,秦始皇一统中原,江南继续被称作蛮夷,南方只是打下来了,广大土地并没有多少发展……反观山越,部落首领式聚居,自给自足,不建政权,不学习,不建设,不交税……如此这般,江南的文明永远无法进步!华夏的民族也永远无法融合!”

“同样的在山越,单单有名号的首领就有几十个,没有名号的更多,说是数百万、人人皆兵,时刻威胁着东吴,威胁着孙权一点都不为过……面对这样的敌人,孙权只能联合当地氏族,对山越恩威并施——宽恕犯事藏匿之人,劝说避世不出之人,招抚敌意不大之人,诱导不暴力的山越下山种田,修水搞建设,然后不断的镇压那些不归王化的山越势力……”

“别说,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山越还真的逐渐臣服,开始当兵、种地、做生意、学汉文化,可以说是促进了汉民族的融合,改变了长江以北是华夏,长江以南是蛮夷的现状,人口增加、钱粮增长,这些都是他孙权的功劳!”

关乎孙权,关麟一口气说了一大堆……

事实上,孙权虽做的很多事儿是小人行径,是鼠辈行为。

但大体上,他对中华文化在江南的发展,对于民族融合是有大功劳的,间接促进了中华文化、礼乐、服侍、文字、农业的向南普及。

这也是为何,有人评价孙权是四十帝之首,当然……更多人评价他是鼠辈。

但不可否认,如果江南没有孙权的治理,五胡乱华,西晋一灭,华夏就不复存在了,华夏的文明也可能付之一炬。

胡人横行天下的时候,是和东吴版图很像的东晋又屹立的百年?

是旧时王谢堂前燕;

是南北朝的宋齐梁陈!

是最终……等到华夏再度建立隋朝……

长江下游本就文化悠久,有河姆渡文化和良诸文化,辐射影响上游的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化,以及北方的仰韶文化、半坡文化……

都是大华夏文化组成的部分。

这些文化的拓展与融合……

从这个角度上看,孙权是小人,却也在一些方面,当得起“四十帝之首”!

民族融合,这一条太加分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故而关麟处处利用孙权的弱点与黑料,但……却从未否定过他,抨击过他。

当然……

此刻,这一番话从关麟口中传出,传入孙鲁班、孙鲁育的耳中,那就是一番别样的味道与想法了。

孙鲁育都听得入迷了……

她没有想到,作为敌人的“关麟”竟然会对父亲有这般高的评价。

乃至于,她有一种想法,或许……整个江东也没有人能如关麟这般看懂父亲,看懂他所做的一切吧?

也正是基于此,孙鲁育对关麟生出了莫大的好感。

孙鲁班也很惊讶,她与孙鲁育的想法如出一辙,如果说……在这一番话之前,她只是觉得关麟可恶……

那……这一番话过后,她竟突然觉得,这样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