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2 / 3)
死状,很快一五一十地传到傅氏叔侄所在的诏狱中。傅则安听后当场呕出一口血。
傅家的流放名册随即誊录出来:傅氏五服内,除妇人,除十岁下五十岁上男丁,全部流徙岭南荒瘴之地。
举族流迁,亲故避及,连个上下打点的人都没有。即使有,大司马的眼里不容沙子,或有与傅骁交好的老友,觉得昔日的中书令落得如此下场,刑罚得过于重了,有心向朝廷求情,有明白人指点他,想想昔日的庾氏,那还是实打实的外戚呢,一门公的公,侯的侯,还不是都死在岭南,如今大司马没有赶尽杀绝,已算发慈心了。
那些旁支的傅家族人觉得冤枉?这些年,仗着长房大郎有军功,二郎是副相,嫡孙为太子伴读,小娘子又是准太子妃,傅家人走出门去也是露头露脸,处处叫人捧着,日子过得够滋润了。可这些风光是他们的吗?
该还了。
唯独有一件,就是关于傅则安的归处,文书上语焉不详。
只因太子殿下亲自为这个自小相交的伴读求情,陛下也道:祖母犯罪,不及孙辈,可为此族留一线
薪火。
但宫里又不直接下旨,而是把意思递到乌衣巷去商量,美其名曰,簪缨为此事苦主,全听她意思。
御前的黄门郎谁也没胆子去乌衣巷,最终还是推了大总管原璁出头,战战兢兢地去了。结果新蕤园大门都没开,就传出一句话:
“网开一面也行,大司马给傅郎君两个选择,一,随族人流放岭南,二,留在京城做个九品文掾。”
世上有死凌迟,也有活凌迟。
自九品中正立,人人望品,求者奔竟。三品以下之官便称下品,四品以下无世族。至于最低末的九品,世家门阀里头有句俚俗语:狗都不食。
这是要高门子弟穿乞丐衣,还要他以最低卑的身份,日日出现在昔日故交、追捧拥趸的面前。
比死更辱人。
傅则安沉默一昼夜,偏就选了第二条。
京师于是哗然。这边傅则安还未出狱,便有无数冷嘲热讽水一样泼在他身上,道他心性至伪,道他气节全无。
更有那拜高踩低,当年文采声名不如傅则安的人,趁机谣传他当初与庶妹过从甚密,行止可疑,必有苟且之事。
大有将昔之洁君子,今之过街鼠踩到泥里的架势。
而说到傅妆雪,她在女狱里,由朝中派人接到京城的高辛族长仔细辨认过,确定当年那位风度怡人的晋朝使者,与此女并不相像,也算为此案添了最后一笔盖棺定论的佐证。
只是高辛族长临走前,又多留意几眼这年少女子深邃初形的眉眼,道了句:“似我族人。”
这句话不知怎的不胫而走,而后京中人人便都知道了,原来那个傅大非但渎职不作为、临阵起降心、与边关女子媾和出一个私生女,那私通的女子,竟还是个鲜卑胡女!
那傅家老太知不知?前中书令知不知?傅小郎君又知不知?
若明知是如此,还当作个宝贝,却将真正的忠臣之女驱出族谱,就真应了那句: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了。
傅家这层出不穷的新鲜事呀,真够人茶余饭后嚼个一年半载了。
至于傅妆雪之后该何去何从,她眼下倒还没来得及上傅氏族谱,按理可以不从族流放。
这等小人物,小发落,不值当惊动大司马发话。可他老人家模棱两可,监官便不敢放人。
却是傅则安释身之后,在朱雀桥头立足半日,料理过祖母后事,赶来女狱中。
短短几日不见,傅妆雪变得面容憔悴,瑟瑟无神,那些关于傅家人的种种惨事,她不敢听也不想听,但还是有源源不断的消息送进来,让她被迫知晓。
尤其是祖母的死状,她听后在暗无天日的狱里三天不敢合眼,眼下身上套着一件污黄囚衣,只求出去,只求活命,哪里还有半分清丽少女的风姿。
“兄长!兄长救救我!”看见了傅则安,傅妆雪如同看见九天下凡的菩萨,可怜地扑到木杆边哭泣。
“求兄长救阿雪出去,阿雪害怕……听说傅家大半人都流放了,陛下与太子殿下特赦了兄长,我、我不在傅氏族谱上,不曾没做过恶事,祖母做下的事,我都不知情的,兄长可否帮我求情……”
她本不是坚毅之人,要说有什么比流亡千里路更可怕的,那便是这几日不知明朝是生是死的囚禁了。
傅妆雪实在害怕已极,才会一见亲人,便口不择言。
等看清兄长的眼神,她才陡地失声。
时隔一旬, 傅则安仿佛变了一个人,面颊枯索,瞳仁静沉。傅妆雪甚至在他的鬓角见到了银丝。
他居高望着相隔一道狱门哭泣的小妹。
这种楚楚可怜的神情, 放在从前, 他会怜会疼, 可如今只觉讽刺。
“都不问一声祖母的身后事, 便急着撇清关系吗?”
傅则安笑了一声,“白疼你了。”
“我不是这个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