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2 / 4)
这么好,真是不容易!”萧迟暖认真的围着屏风转了一圈,赏鉴了一番后才开口,“这绣品,是乱针绣,是苏绣的技法,绣样是唐时期王维的江干雪霁图,爷爷,我看不准。”
“暖暖还知道乱针法?”
“爷爷,您忘了您四孙媳是做什么的?那可是当代苏绣大家。”萧迟暖笑着看向霍爷爷,“这段时间,我没少向四嫂请教苏绣,改明儿您就能收到我给您打的绦子了!”
霍爷爷被萧迟暖逗得哈哈直笑,“暖暖还学会打绦子了?”
“苏绣太难了,不是我一日就能学会的,我又想给您和奶奶做点什么,就只能先学打绦子了!”萧迟暖目光还流连在这座屏风上,“这屏风,爷爷从哪里得来的?”
“是韩家的小子送来的,说是他瞧不准,请我指点呢,”霍爷爷笑着摇摇头,“这些小辈啊,瞧着我喜欢这些,这几年越发喜欢投其所好,我呢,是攒了一批就以各大家族的名义上交到博物院,本以为这股风气能停一停了,谁能料到老六这臭小子把霍家带的更好了呢!”
“爷爷,奶奶!我四嫂六嫂来了吗?不是说吃六虾面,我把虾都买回来啦!”
外面响起霍亦霏的声音,霍爷爷摘下老花镜,“这小丫头一来,咱们是别想好好瞧这物件了,走,她刚才说什么六虾面,是江南的六虾面?”
对,就是江南的六虾面!
“六虾面在苏州往事中有记载,这虾,还得是苏州虾。贝聿铭先生曾说,看不厌的苏州美景,吃不厌的苏州虾。关于苏州虾的记载,在洞庭东山物产考中记载,‘虾外壳内肉,自头至尾七节八足,二大六小,能钳物,喜聚水草上,食水草小虫’。”
偌大的客厅内,一盆盆的活虾摆在众人面前,闲着也是闲着,大家也不用佣人们来做,各自找了一个舒服的地方坐下,一边剥虾一边闲话。
萧迟暖的肚子顶着不能久坐,霍母也不用她正儿八经的干活儿,就让她坐在自己身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剥几个。
大家自然就说起了这六虾面的起源。
实在是这小虾太小也太难剥,当真考验心性!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笋为蔬食之必须,虾为荤食之必须,皆犹甘草之于药也!”宁凝接过萧迟暖的话茬,“苏州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六虾面就是其中翘楚,此前有一部纪录片风味人间里推出过苏州的三虾面,这六虾面作为升级版,现在这种快餐当道的时候,很少有饭馆卖了。”
“昨天六嫂只说这六虾面鲜掉眉毛,”霍亦霏纤长的手指瞧着有些笨拙,她一眼一眼的看身旁的宁凝,美人儿静坐犹如一幅画,剥虾的手指灵活不已,剥的又快又好。
“的确鲜掉眉毛,”宁凝唇角弯弯,“这六虾,取的是虾籽,虾仁,虾脑,虾油,虾汤和虾粉,此为六虾。虾籽清洗干净炒干成沙状,即为虾籽。咱们把虾仁全部剥出来,用油滑散之后,就是虾仁了……”
宁凝的声音不疾不徐,仿若清风,将六虾面的做法一一道出,听的霍亦霏眼睛发亮,“这苏州当真是个好地方,四嫂四嫂,还有什么有趣的吃食?”
“要说能和这六虾面相提并论的,就是百蟹面了。”宁凝思考了一瞬,“百蟹面现如今在阳澄湖边倒是还有的卖,价格高昂,闻名而去的人倒也不少。”
“百蟹面,用一百只螃蟹来做?”霍亦霏手里还剥着虾呢,心思就到了百蟹面上了,“阳澄湖边上,一听就是得用大闸蟹来做的,哇,等今年吃大闸蟹的时候,咱们吃百蟹面吧?”
“百蟹面,我记得当年去南方玩的时候吃过一碗,那滋味真是鲜美,”霍母不由无奈的笑起来,“看来过些日子,咱们要剥螃蟹了!”
“家里养了一群小馋猫,”霍奶奶剥虾的间隙抬头看了看客厅里坐着的一众孩子,脸上不由挂上了慈蔼的笑,“我看小七在群里说今天要吃六虾面,是不是在北城的这几个今晚都要过来啦?”
“都过来您还不开心呀?”
“以前你们都不来,我还觉得有些冷清,这一下子都来了也不好,闹的我老人家头疼。”霍奶奶脸上的笑意不变,“给你们呀,断不完的官司!”
“别听你们奶奶的,”霍爷爷带着老花镜,可认真的剥皮,“你们都来她才高兴呢,也不知道是谁,天天给那群老姐妹打电话,嘴里嫌弃孩子们天天回来,那炫耀的语气啊,我听了都想拉黑她。”
“你这老头子!”霍奶奶捡起一只虾腿扔他,“也不知道是谁,昨天还在老容面前,说什么 脖子上的狼牙是大孙媳出任务的时候猎回来的,衣服是二孙媳买的,珠串是三孙媳买的,鞋子是四孙媳做的,把玩的玉佩是六孙媳刻的,可把老容说的脸色青一阵紫一阵的,那栾栾还是人家的孙女呢,炫耀到人家爷爷跟前去了!”
霍爷爷登时笑的像个顽童,“咱们家栾栾这么好的姑娘,老容那老家伙当初看不上,我就得让他知道知道他看不上的是多好的孩子,还有容家的那个小丫头叫什么来着,做模特去的那个,那也是个好孩子,我听说被蒋家的小子盯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