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1节(1 / 3)

加入书签

老孙氏对萧护包庇梁源吉是痛恨的,却没有见过萧护,她本来打算不正眼瞧这些人,现在被迫要私下来看他长相。

萧护一行人已到台下,专门给他留一块地方,遮棚子,有坐处,他和慧娘坐下来。亲兵和小厮们四周笔直站着,用自己身体半挡住,犀利的不住扫视。

姚兴献斜斜抱臂也在人后,看似悠闲,其实盯着第三批人,穿便衣,无声无息混入人流中,随时保护萧护安全。

高台上有衙役出来,手持铜锣喊肃静。片刻,大理寺卿等人就座,先命带上徐明其和王于凤来。

徐大人上台时,是刻意装出来的狼狈。他断一只手,常掩在袖中羞给人看。此时扎起袖子,亮出自己断腕上台。王于凤大人,才四十多岁,是气喘不足,好似肺气肿病人上台。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让人不能用刑。当着人,好意思对这种人用刑?

刑部尚书低声骂:“放刁!”

大理寺卿为首,率先问道:“下站者可是吏部官员徐明其王于凤!”刑不上大夫,真的有罪也能用刑,不过见官不跪,却有这样定例。

这两位只行下级礼。官服在身,因此站着。

萧护不悦,还穿着官服?往台中扫一眼。

台上四位大人一见就知窍,大理寺卿喝道:“此案素有疑点!怎敢还为官身!来人,去了官服!”

萧护微微一笑。

宁江侯不屑,孙珉笑起来:“这个人是萧护的?”宁江侯叹气:“官员们是随风倒,有朝一日你在京中,他们也这样对你,要把萧护骂得不值一文。”

谈不上谁的人。

过来两个衙役,不顾徐明其和王于凤申辩,去了官服,两个人无奈跪下。

三句话,审得明明白白。

头一句:“尔等与前吏部封玉良大人为同僚为上司?”

“同僚。”

“封大人掌管的是什么机密?”

“并无机密,是吏部官员们公文来往。”

“你二人分别把怎么知道封大人叛国,谁先看到的,又是怎么商议的,什么时辰看到的,看到的是什么?怎么上报,审过几堂,都有哪些人,一一书写下来,单独呈上来!”

徐明其和王于凤呆在当地,几乎瘫软。

他们兵乱前,根本不认为萧家可以推翻这案子,有贵妃在,有国舅在!兵乱中,受萧护看管,兵乱后,也半受看管,一心只求宁江侯保命,哪有串供的心!

再说就串了,上台去问什么,他们事先不明。再有就是旧卷宗是由吕春梁亲手所写,里面是什么,他们也不知道。卷宗毁去多少,留下多少,他们更无从知道。

余下卷宗,萧护要握在手中,大成长公主认为挟制萧护一分是一分,在长公主手中。

这可怎么回话?

两个人犹豫一下,还要互看一眼,惹得大理寺卿大怒:“回话!”

徐明其白眼往上,晕了。

王于凤一看,往地上一伏,哼哼叽叽装病。

台下老百姓们喧哗不止。

这分明是回答不出来。

慧娘泪水长滚,抽噎不止。萧护握住她一只手:“让你不要来,就是怕你哭!”

大理寺卿恼火,喝命:“救起徐大人来!”

有一个衙役答应着,下台去端一盆凉水过来。王于凤急了,他们两个人跪在一处,要泼不是全泼中了。

当着人,这也是丢面子的事。

忙低声喊:“老徐,躲不过去,快醒醒。”徐大人马上醒了。衙役笑着把水又端走。

身为官员的徐明其和王于凤,心头阵阵发紧。他们知道审案流程,没想到头一堂,不取以前卷宗,上来就问,全无过场。两个人心中发寒,宁江侯说话算还是不算?这上面四个匹夫,一审就想杀人在这里?

大理寺卿不耐烦:“快写!”

纸笔早取过放在他们手边。

徐明其和王于凤决定拼了,长呼道:“皇天在上,我徐明其(王于凤)忠心为国,发现有叛国的人怎么能不报?后来怎么审,我们只实说自己看到的。封玉良偷的是什么机密,看以前卷宗就知道!”

萧护腾地火了,一拧身子站起来,怒气全在面上。

还皇天在上!

吏部不掌管机密的官员,怎么会有机密在手!而两个平时有来往的同僚,身为官员发现同僚有疑心,居然就去出首!

那这样,以后疑人偷斧的事可以千件万件!

大理寺卿也正这样问:“身为官员,难道不知道诬告是罪名?没有查看清楚,就敢诬告?那天下人全冤死!”

慧娘哭得梨花带雨。水兰和小螺儿陪她来,一个哭得泪水花花,一个哭得抽一声又是一声,听得人肯定会难过。

萧护铁青着脸,缓缓又坐下来。

大理寺卿四个人准备充分,强让两个人把前后案情写出来,当众念出来,再对两个人写的是不是这些话,徐明其和王于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