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京华郡主 第101节(2 / 3)

加入书签

比,但总归都是亲兄弟,除非他们有过,不然不好这样明着厚此薄彼。”

“我总觉着他们和皇上、叔父不像亲兄弟似的。”许京华小声说。

刘琰道:“不只你这么觉着,我也这么觉着。”左右没有外人,他压低声音接着说,“就像我和刘瑜一样,他们的娘都和胡氏生过一样的心思,大家心知肚明,还能亲得起来么?”

“娘娘说,胡氏放出来,皇上也不会让她再见二殿下和大公主了。”

“唔,不提他们了。除了几位王叔,长公主们也会来,至于王妃、驸马,还有孩子们,这次就不叫了,父皇懒怠见这么多人。”

两人跑了会儿马,又去开宴的大殿看了看,谈了谈细节,看着天色不早,便一起回去见太后。

太后说了不问,果真不问,由着他们自己去忙活。

许京华第二日就去找德妃,说了自己给太子殿下打下手的事。

德妃何等样人,听了个前因,就已经猜到太子妃终于还是定了许京华——其实在德妃私心看来,太后娘娘这位亲孙女,还真是太子妃最佳人选。

第一个性情爽快、表里如一就难得了,德妃进宫十几年,见多了表面笑嘻嘻、背地使坏心的主儿,虽然不至于惧怕,到底恶心人,以后且得提起十二万分的小心来应对。

更妙的是,这是太后亲孙女,有什么事,太后都说得。德妃一向是很钦佩太后的,对太后的行事为人都服气,瞧着许京华认回来这七八个月,人已如脱胎换骨一般,再不是从前那个野小子一般的孩子,就更不担心以后了。

德妃到如今这个地位,儿子也已十二岁大了,想的便不是什么更进一步,而是踏实稳妥,好好熬到给儿子定一个贤妻,让他出宫开府,做个逍遥亲王。

所以宫中能多一个许京华这么省事的太子妃,德妃真是求之不得,态度便也格外柔和。

许京华和她谈得很顺利,但并没有接着就提起皇上要加封两个美人的消息——这毕竟是第一次登门,而且谈得好不等于办得好,还是看看后续再说。

德妃倒真是想卖许京华和太子一个面子,对他们提的要求几乎没有驳回,甚至有时还给许京华提些细节上的建议。

如此来往了几次,许京华就真有点喜欢德妃了。

“那就这么定了,我们算是万事俱备,多谢娘娘。”许京华笑眯眯告辞。

德妃起身送她:“客气什么?都是为了皇上高兴,这一阵儿的烦心事总算是过去了。”

李欣兄弟谋逆一案终于了结,主犯李欣李欢等人昨日已斩首示众,他们的父亲和儿子也押送出京、流放西北,除此之外,皇上还把当初赐给李家的宅邸、世袭的爵位都收了回来。

许京华听刘琰说,这段时日皇上趁机把侍卫司梳理了一遍,撤换了将领,楚询不但伤愈复职,皇上还给他加封了侯爵。

“是啊,以后就只有喜事了。”许京华压低声音,“听说宫里又要多两个新娘娘呢!”

德妃面露惊讶:“是吗?那可真是喜事。”

“嗯,说是等淑妃娘娘生了,借着这个喜气一起加封。”

德妃一听就知道,皇上这是还要加封淑妃,可是淑妃往上,除了皇后,只有贵妃一个位子……。

送走许京华,德妃忍不住露出舒心笑容,同亲信道:“那个贱婢总算是把自己作死了。”

这话说完才一天,外面就有消息传进来,说徐若诚带着二皇子去上清观见了胡氏一面,之后徐若诚宣读旨意,将胡氏贬为宝林,即时迁居安福宫。

安福宫在九州池北、玄武门以西,是个迁回神都后,从没修缮过的宫殿。

太后听说此事,也十分诧异,问郭楮:“安福宫能住人吗?怎么也没事先收拾一下?”

“皇上没提过。不过既是让搬进去,应当还有能住人的宫室,娘娘要是不放心,老奴再去打听打听。”

太后点点头:“去吧,眼看要冬至了,别闹出什么事来。”

郭楮去打听了一番,回来禀报说:“后殿能住人,徐公公正看着人封窗子,德妃娘娘也让人送了炭过去,娘娘放心吧。”

“胡宝林呢?没闹?”太后问。

“没有,胡宝林在上清观养得心宽体胖,性情也和顺多了。”

太后笑了笑,让郭楮退下,不再过问。

许京华却有个小疑问:“皇上为何要让徐公公去办这件事,而不是交给德妃娘娘?”

“因为皇上心里,德妃只是德妃,这事还轮不到她来管。”

许京华:“……可皇上不是也把大公主交给德妃娘娘抚养了么?”

“那是我的主意。我年纪大了,没精神头自己再抚养一个孩子,淑妃怀着身孕,贤妃一向与胡宝林不合,也只有德妃合适。且正因德妃抚养着大公主,她更不适合插手此事,否则养了一场,等大公主大了,听说把自己生母安置在安福宫的是德妃,心里还不生嫌隙?”

许京华不由感叹:“德妃娘娘也挺难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