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门小户 第92节(2 / 3)

加入书签

一看到大群的百姓们跟随在陶砚他们身后过来,胡知县便朗声道:“诸位稍安勿躁,这些人犯罪大恶极,本官待会就升堂。”

“秉公办理。”

有了之前的‘神药’一案,百姓们自然是相信胡知县的,于是纷纷走到另一边,守在知府大堂门口。

而不肯走的人也有,他们垫着脚尖看向自己的孩子。

“大妞,大妞!”

“丫头,娘在这儿啊丫头!”

“我儿子柱子在哪儿?”

随着他们的声音传开,牛车上被带回来的人顿时哭得更大声了,孩子们一边哭一边喊着爹娘,要不是有人拦着,怕是要跑过去。

胡知县连忙下令将解救回来的人都带到屋内,等其父母过来认领,再把人贩子们都先押到大堂内,方便待会的审问。事情办完,再宽慰了抱着曾孙女老泪纵横的蒲知府以及眼巴巴地站在一旁的蒲公子几句。

小半个时辰之后,他才把陶砚招过去询问此次经过。

胡知县先是大笑几声,然后道:“不错,不枉本官将你提拔为本县典史。陈捕头说你不但把石家村的那伙人贩子抓住,寻回了五个幼童,还找到了那些失踪的女子?”

陶砚躬身,“属下幸不辱命。”

接着他把事情的经过讲述了一遍,“我们装扮成收山货的货郎,日夜兼程两日之后就到了石家村。然后为了防止打草惊蛇,属下命其他人埋伏在外,由属下以及张捕头两人跟石三郎进入村内。”

“事情很顺利,属下和张捕头抓住了待在石家村的那个人贩。”

“并且把几个孩子也救了出来。”

胡知县赞道,“做得好!”

“多谢大人赞誉。”

陶砚回完,然后遗憾地回报:“但是有个孩子被掳走之后,一路受惊,到了石家村就发起烧来,属下等人赶到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了。因为尸首不好一起带回,于是属下命四名捕快留在石家村,等候消息。”

胡知县脸上高兴的表情转为了严肃,“嗯,那其他人呢?今日回来的那些女子你是从哪儿找到的,还有本县走失的孩童,又是在何处寻到的?”

“此事属下正要向大人禀告。”

陶砚的语气沉重起来,“这伙人贩子,原本只是寻常百姓,不过不同的是他们祖辈都生活在大山之中。”

“山中日子艰难。”

“有的山民生了女儿,因为不想女儿过苦日子于是便将女儿嫁出山外,而出不起彩礼的人又娶不上媳妇,或者没有人愿意嫁入村中。”

胡知县已经猜到后续了,他沉声道:“可是长此以往,村中女子越少,男子越多。如此一来,许多男子便娶不上媳妇?”

陶砚拱手,“大人英明。”

“属下这次去的石家村,距离县城大概是三日路程,村中每七名男子,便有一人娶不上媳妇。隔壁的唐家村因为地多一些,附近的村子都愿意往他们村嫁女儿,但也是每十名男子就有一人娶不上媳妇。”

“而越往里的村子,这种情况犹甚。”

胡知县听到此处,摇头道:“难啊。”

想要解决此事,何其难也,不但是山中百姓难娶媳妇,就是县城因为许多人重男轻女和大户人家普遍养了许多丫鬟的缘故,也有一些人娶不上媳妇。

胡知县摇摇头,不再想着这事,“你继续说,那些人贩子是哪儿来的?”

“是,大人。”

陶砚道:“属下在石家村审问了抓到的人贩子,他们都是在大山里面住着的山民,有本县的,有临县的,还有隔壁郡的。因为自身娶不上媳妇,于是便起了歪念,二十多年前有几个人下山掳走了别人家的姑娘们,带回村中为妻。”

“而后陆陆续续,他们或帮亲戚,或是图钱财,又拐卖了其他的姑娘们以及孩童。因为每次数量不多,或一两个,或个,又是一掳就走绝不停留,所以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官府的重视。”

“他们把人都带到了山中,于是外人也并不知晓。”

陶砚说着自己知道的消息,“这回是因为他们之中出了个胆大的,想着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多挣些银钱然后全家都搬出来,如此不但自己后半辈子享福,以后子孙也不用再愁嫁娶之事,于是便集齐了人手下山。”

“他们每得手一次,就迅速地把人都卖到大山里,属下得知他们把从郡城掳来的两个姑娘卖到了唐家村,于是便让人去救了回来。”

“而他们在县城抓到的这些,还藏在半途中,属下等人回来的路中便一并抓获,将他们通通带了回来。”

“大人,这些人丧心病狂,请务必严惩。”

胡知县缓缓点头,“不错,为了一己之利,致朝廷律法,人理伦常于不顾,这些人都罪大恶极,万死不足以赎其罪孽。”

人贩子(八)

知县老爷要审案子了!

那些杀千刀的人贩子, 通通被知县老爷抓了回来,现在被押着跪倒在大堂上。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