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7节(4 / 4)

加入书签

很多了解,而油画领域中宗教画,以基督为题材的宗教画是非常多见的。但他本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好青年,是真正的无神论者,对那些根本不感兴趣。

然而他看到曼特尼亚的《哀悼基督》时还是被打动了,因为这幅画是完全写实的手法——没有天使来到,更没有基督的死后圣迹,整个场景甚至没有凸显受难基督的牺牲。如果不说画名《哀悼基督》,观者可能都不知道这是在描绘基督,只以为是一个受难的普通人。

但这幅画又确实有宗教题材特有的那种情感。

在曼特尼亚写实的笔触之下,基督是普通的宗教受难者之一,宗教受难者们也就是基督——一切的细节都清清楚楚,包括四肢被钉在十字架上后,出现的钉洞。因为太写实了,看一眼就会觉得自己的手脚也痛了一下。

这幅画,让第一次观赏到它的关哲不需要讲解员讲解,不需要铭牌介绍,立刻就感到了指尖微微发麻。分明感受到了画家倾注其中的感情,想要说明的东西:一个无辜的人,因为世人的罪,承受痛苦与侮辱。

大概是因为关哲是学这个的,更敏感一些,而且那个时候人又年轻,也文艺但他确实感受到了这些。

刚刚程程的表演就有类似的感觉,她呈现出了宗教题材才有的情感,全情投入。而最后,也确实让关哲感受到了人世间的罪恶,叫一个无辜者来承受时的羞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关哲的感觉没问题,质朴戏剧演到后来,确实会非常接近宗教艺术——不讲究娱乐,非常庄重,强调演员与观众精神上的交流,演员要全身心地、献祭式地投入,仿佛自己是牺牲一样。

事实上,质朴戏剧的提出者、倡导者格洛托夫斯基到后期确实有尝试宗教仪式剧。

而且话说回来,戏剧在世界各地的起源,大都是和宗教相关的。大家最初的‘戏剧’正是扮演神明(神降),又或者取悦神明。

质朴戏剧强调返璞归真,走上这条路,还真是一点儿也不奇怪。

关哲还在喃喃自语:“难道是昨天那么难,今天开窍了”

不怪关哲有这种想法,演员的演技真的很多时候就是个‘玄学’。一方面它真的非常强调基本功,但另一方面,又总有一些‘素人’呈现出来的演技相当惊人,这和戏剧表演还不太一样。毕竟戏剧表演无法ng,全都得一次就过来着,这就要求演员必须具备非常多的专业素质,不然无法完成演出了。

影视剧演员的话,只要截取演出片段,而且还可以从多出表演中选出最好的那个,感觉就完全不同了有的时候,一次开窍,确实能让他们的演技脱胎换骨。

不过程程是从来没有体会过什么叫做‘开窍’的,她不配。

她只能一点一点做苦工,这样子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